第31章_宋氏家族全传
笔趣阁 > 宋氏家族全传 > 第31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章

  孙中山在门口犹豫了一下,还是伸手轻轻敲一下门。停了一会儿,屋里没有动静。只好再敲。这一回里面传出宋蔼龄没有好气的声音:“我不吃饭,不填火!我不冷不饿!不要打扰我!

  孙中山当即心头激灵了一下,沉默了一会他才轻轻地说:“蔼龄,是我。”

  “谁?”

  “是我,请你开一下门。”

  “嗅--是总统!我这就来广屋里灯先亮了,接着匆匆的脚步声到了门边,停了一下,隔着门传出一个温柔的声音:“对不起,请稍等!”旋又走开了。

  孙中山听见里面传出声音,像是在洗脸和整理床铺。很快门开了,里面的灯光照在孙中山脸上,棱角分明的脸上显出一种少见的慈祥。宋蔼龄心头一热,低低地说了声:“总统,请进来吧……”

  孙中山迈进屋,宋蔼龄随手关了门。小屋东西不多,收拾得整洁雅静,洁白的床单,淡绿色被罩,靠墙的条几上一头一个大花瓶,里面插了几技含苞欲放的梅花,正面墙上挂着孙中山手书的“天下为公”的横幅。孙中山环视了一周;不由笑道:“真是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!”

  “蔼龄跟随总统,不敢以一室为念,当以放眼环宇,扫除天下……”

  孙中山笑道:“人小志大,不愧是宋查理的女儿!”

  宋蔼龄多情地望了孙中山一眼:“应该说不愧是孙先生的……”孙中山盯住宋蔼龄:“不愧是我的什么?”

  宋蔼龄腾地脸红了:“总统,坐这儿烤烤火吧。”孙中山答应道:“嗯,这屋里是够冷的。”说着往壁炉前走去。宋蔼龄惊叫起来:“哎呀,火都快灭了!”说着赶紧往火里添木炭,边添边说:“幸亏您来得及时,要不这火真要灭了。”孙中山看了一眼壁炉:“嗯,看来今天一直在生我的气,是不是?”

  “那怎么敢?我只是……

  “哈哈,不敢?我看天下还没有我们小蔼龄不敢的事哟!”

  “总统!”宋蔼龄羞怯地低下了头。壁炉的火旺了起来,一窜一窜的火苗子映得孙中山脸上愈加红光焕发。宋蔼龄心头燥热起来,多少天来一直纠缠她的那个想法直往上冒。现在孙中山就坐在身边,她心里感到幸福、充实,如果能一直这样坐在一起多好!她证实了自己的内心确实爱着他。但这样的时间不会很长,如果没有新的话题,他马上就可能离开。虽然天天在一起,但像今天这样能两个人单独坐一会儿的机会并不多。不能错失良机。她要把自己的心思透露给他,看一看他的态度。

  宋蔼龄倚靠在壁炉的墙上,和孙中山正对面,露出一副真诚的表情:“我今天惹您生气了,您是来批评我的,是吧?”

  孙中山欠身拉住宋蔼龄的手,让她坐在旁边的另一个小凳上,慈爱而又幽默地说:“谁那么不识趣要批评咱们小蔼龄呢?她目光远大,忠心赤胆,可是我们革命党中不可多得的女中英杰呀!”

  宋蔼龄把上身一摇,小嘴一撅:“您这是孙猴子变媳妇,专拿人开心!”她说完,忽然悟出孙中山原来和孙悟空一个姓,不由“吃吃”地笑了起来。

  孙中山当然想不到这一层,他看宋蔼龄笑得可爱,故意板起面孔说:“出家人不打诳语,孙文句句是真!”

  “真的?”

  “真的!”

  “哦,上帝!蔼龄不敢当。”

  停了一下宋蔼龄又说:“不过……”孙中山追问起来:“不过什么?”宋蔼龄清了一下嗓子给自己壮胆:“美国人也这么说。”“美国人?美国人说什么?”孙中山一时迷惑不解。宋蔼龄跳起来,打开箱子,拿出精心保存的梅肯《电讯报》,自己先看了一眼,才递给孙中山:“您看这里。”

  孙中山好奇地读出了声:“若干年后,我们将会从报纸上读到宋小姐同革命后的中国领袖结婚的消息。威斯里安学院的女学生将成为中国的总统夫人。……领袖的妻子是支持宝座的真正力量,由于她的英明睿智,中国已大步迈进……”

  宋蔼龄屏住呼吸,静静在等待孙中山的反应。

  孙中山把报纸一放:“美国记者还真有人才。”

  “他们太爱胡说八道了,是吧?”

  “不!”孙中山一挥手。

  “您是说……”宋蔼龄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,火辣辣的眼光深情地望着孙中山,期待着他马上说出自己想听的话。

  “中国要真正走向繁荣昌盛,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。我们党内年轻能干的同志很多,他们当中会产生真正大有作为的总统。蔼龄,叔叔祝福你,祝愿美国人的预言能成为事实!”

  宋蔼龄的脑袋“轰”地一声,多少天来精心构筑的空中楼阁倒塌了。她不知道是孙中山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,还是故意用这种方法巧妙地避开了自己抛出的绣球。她脑子里稀里糊涂,直到把孙中山送走,不知道后来都说了些什么。望着孙中山走远的背影,她久久地倚门而立。深夜的寒风把她吹清醒了,她一幕幕回忆刚才谈话的全过程,忽然“嗨”地一声,自己在脑袋上砸了一拳:“浑!是我本来就没有把意思表达明白。即使他听出弦外之音,作为父亲的朋友,年龄悬殊如此之大,他当然也只能假装糊涂。不能灰心!再找机会,一定要把话挑明了说,不能再让他打岔。”

  关门的时候,宋蔼龄忽然又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事:关键是不能让他给袁世凯让位,这么好的机会竟然白白错过,一个晚上的宝贵时光一件事也没有说清,真是的!宋蔼龄长长地叹了口气,重重地摔在床上……

  当时宋蔼龄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而且来得是那样快,甚至让人有点淬不及防,有点眼花缭乱不可思议。

  也许是孙中山太天真,相信袁世凯能够领导国家实现民主共和;也许他认为清帝退位,革命业已完成。1912年2月13日,就是清宣统皇帝博仪签署退让诏书的第二天,孙中山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,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总统。

  袁世凯此前虽然对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极为恼火,鼓动手下的军事将领联名通电,表示要对南京革命政府大动武力。其实他心里想的既不要孙中山作总统也不要溥仪作皇帝,而是要他自己总揽全国大权。他把大总统看作一块肥肉,必欲自己吞之而后快。而孙中山恰恰相反,他把总统职位看作替人民办事的公仆,得之不喜,弃之不忧。

  早在孙中山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,奔赴伦敦向英国政府请求支持革命的时候,就有一封国内拍往英国的电报。这封电报没有发报人的地址姓名,也没有收报人详细地址,收报栏里只有“伦敦孙文”。英国邮电局无法投递,就把电报转给了中国驻英使馆,使馆也不知道孙中山在哪里,又把电报交给了他的一位英国朋友。这位朋友就是当年孙中山被清政府诱捕后,积极营救他脱险的康德黎。当时康不在家,康夫人接电报后抄录暗码汉字和一切,把电报送还信差。待孙来时,康夫人将妙录的暗码电报交给他。孙中山接过电报后,含着微笑在眼前晃了一下就揣进了衣兜。康德黎夫妇不懂中文,对电报内容不甚放心,第二天憋不住还是问了孙中山:“电报中有什么秘密事情吗?”孙中山淡淡地说:“国内要我回去担任总统。”说这话的时候,他竟没有任何激动和愉悦之情,别说官本位观念极重的一般中国人,就是当时那位英国朋友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,应该大大高兴才是。看孙中山无意再谈此事,康德黎不得不再次发问:“请问你打算就职吗?”孙中山说:“如果没有更适当的人选,则由我承担也未尝不可……”

  动身回国之前,孙中山给上海《民立报》发回一封电报,他在电文中说

  今闻已有上海议会之组织,欣慰。总统自当推定黎君(元洪),闻黎有推袁(世凯)之说,合宜亦善。总之,随宜推定,但求早固国基。满清时代权势利禄之争,吾人必久厌薄。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,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,至于政权,皆以服务视之为要领。

  从这封电报中也可看出当年孙中山对总统职位的态度。

  袁世凯则一开始就瞄准了时机,打算利用这场革命实现他的独裁野心。1909年袁世凯被清朝摄政王载沣解除一切权力退休,他回到河南项城县老家等待东山再起时,故意叫人拍了戴着斗笠、穿着蓑衣在河边垂钓的照片,在报纸上发表,以迷惑清廷。但他暗中却与自己亲自训练的六镇军队保持着密切联系。武昌事起,清朝派荫昌统帅军队前往镇压,但荫昌根本指挥不灵。那些军官都要先请示袁世凯才决定行动。冯国璋跑到项城县请教袁世凯,袁世凯给了他六个字的方针:“慢慢走,等等看。”于是,那些军队便以需要准备为名拖延出发时间。清廷只好电请袁世凯出山,先是委任他为湖广总督。袁世凯嫌官太小,回电说足疾未愈,无法行动。这个“足疾”,就是当初载沣要他退休的理由。袁世凯不肯出山,却偷阅清廷和前线军队往来的电报,掌握了一切情况。有些电报他还加以篡改,使清廷得不到真实情况,军队按他的意志行动。清政府只好再升任他为钦差大臣,袁世凯又提出6项条件。当时杨度问他既然想干大事,为什么一推再推?袁世凯笑着说出一番高论:“皙子,你知道拔树的办法吗?马上就用猛力去拔,是不可能把树连根拔起来的;过分去扭,树就会折断。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左右摇撼不已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u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u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