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114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4章

  他们舒畅,因为他们都知道肯定会有人来救他们的。

  契丹一定会出兵……可是现在谁来救幽州?!

  草原深处的漠北王廷吗?茫茫大地,你站得高点使劲望吧,小心望瞎了眼睛,也看不见援兵的影子;靠旁边的耶律斜轸、耶律沙?提到他们,就没法猜测当时韩德让的心情了,他是痛恨还是绝望?又或者是心有灵犀的理解?

  没法考证,反正这两位手握重兵的耶律们连一次,哪怕只有一次的抵近骚扰一下宋军,稍微减低些幽州城防的压力都没有。

  他们远远观望,任由韩德让和幽州城的自生自灭,直到公元979年7月6日这一天。

  这一天是所有人的命运日。

  在这一天之前,幽州城内外,甚至整个燕云地区,不论是宋朝人,还是契丹人,都己经把自己压榨到了极限的边缘。

  城里的韩德让,自从宋军攻城就一直“登城,日夜守御”,此时己经有半个月之久。实际情况是就算他本人还能支撑,可是城里的军民人等己经到了崩溃的边缘;

  西北方80里开外,得胜口,耶律斜轸,他一直置身事外,冷眼旁观。像是非常的怯懦,也像是极端的冷静,但无论如何他都完整地保持住了自己的实力,他的信条是——不浪费一兵一卒,那都是他的金子,除非等到了钻石级别的机会,他绝不会动用他们去白白送死。

  他比谁都清楚,几十万人的宋朝庞大军团是一个超级怪物,悍然去碰它,那不叫解围,连减压都算不上——那是在找死。它随便分出一只手来都足以把他掐死,那边该围城的还在围城,什么效果都没有。

  可是等待和耐心更是最煎熬人的东西,耶律斜轸在静止中把自己折磨得发疯,他知道应该会有援军的,应该会有……可是该死的什么时候才到啊?!

  耶律休哥却在极限的运动之中,他必须尽快地赶路,可却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住援军的战斗力。他不仅要到达,更要到之能战,战之必胜才行。但是看一下他的兵力,知情的人就会对他不报什么希望,他居然只有……3万人。

  少点了吧?这就是号称骑甲30万众的契丹人所能派出来的援军吗?用这么点的兵力就想千里奔袭,去和宋朝的几十万常胜部队对决?契丹人到底是自信,还是狂妄,又或者是被吓得变态了?

  都不是,这也是极限。想一想当年赵匡胤派田钦祚阻止入境的辽兵时,瞬息之间能派出多少援军?那是3000。救兵如救火,契丹人己经全力以赴,斡鲁朵军制快速集结军队的力量在这时显出了巨大的优势。

  回到幽州城下,宋朝人更加筋疲力尽了,那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劳,心理的厌倦更让他们忍无可忍。所有人的精力、激情,甚至对杀人放火的渴望都发泄在半年前的北汉太原城下了,这时他们厌战,他们想家,而且他们两手空空,连拿下北汉时的奖金都没到位,他们找不到继续打仗的理由!

  这些大宋皇帝赵光义都心知肚明,一个人就算再不知兵,难道连发没发奖金也不知道吗?更何况,宋朝当时所有的智囊,包括骨灰级的赵普都在军中,该做什么,是继续强攻,还是马上撤退,就算没有了记载,当时也应该有人提醒过他。

  但是一个终极诱惑让他发疯,让他无论如何都不想走——也许就在下一刻,幽州城就能攻破了!

  就这样,公元979年7月6日这一天终于到了,赵光义突然接到军报,幽州城西北,突然出现了契丹人的大股部队。

  契丹人来袭!

  终于来了……警报传遍全营,可最后领军迎敌的却是皇帝本人。潘美哪里去了?曹彬哪里去了?第一暴徒曹翰哪里去了?要知道当时宋朝的举国重臣都在军中,可为什么一但遇敌,却得要皇帝御驾临阵?

  因为军心懈怠了,赵光义比谁都清楚,这时只有他亲自出阵,才能勉强振作军心,把士兵们从愤怨疲劳的状态里强拉出来。

  战报紧急,契丹人迅速逼近,当赵光义整军出阵时,契丹铁骑己经推进到了高梁河。高粱河,今北京西直门外原永定河,与幽州近在咫尺。宋朝军队瞬间明白,契丹人来者不善,这样的深入,不是偷袭,不是骚扰,而是强攻!

  这一天,在宋军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,自北征以来,敌我双方第一次的主力军团对决,就这样爆发了。

  战场上的形式一边倒,契丹人主攻。开战以来不断后退,不断失败的契丹人不见了,他们像是突然返祖,变成了30多年前耶律德光的部队,他们不知为了什么,不计生死,全力以赴地向宋朝人进攻。而且让宋军难以置信的是,这支契丹军队的主帅居然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耶律沙。

  这就是郭进在白马山击败过的人?这就是在此前连幽州的边都不敢靠近的那个懦夫?宋朝人难以置信,但是生死边缘,他们的战斗力猛然觉醒,这是中原自后周时起就不断积累着胜利传统的常胜不败之师,这是自中唐以来最强悍的汉人部队,不管怎样劳累,不管对手怎样是谁,他们没有召唤围城的部队支援,就在高梁河的河滩地上,与耶律沙所部血战。

  厮杀直到黄昏时分,契丹人死伤惨重,辽国的南院宰相耶律沙不得不下令撤退。

  胜利了?真的吗?当年阵中的大宋皇帝赵光义一定难以判断些什么,有资料显示,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亲身经历10几万人规模的屠杀现场,人山人海,犬牙交错,战局瞬息万变,但不管他懂不懂,宋朝人的阵地终于前移,他被推上了胜利的道路!

  夜幕降临,宋军开始追击。这时他们的心情是庆幸的,是解脱的,不管怎样,终于还是结束了,日出而战,日落而息,天黑了,这一天终于过去……可是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,这时的夜色是那个人预定的。

  耶律斜轸。

  就在宋朝军队整体前移,快速追击耶律沙的时候,突然间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两条火龙,那是千万支火把凝聚成的一大片火海,从左右两侧向他们疾卷而来!

  敌人,契丹人,多少人?!

  宋朝的士兵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,凭着直觉,他们发现对面的人数绝不在他们之下!剧战之后,突遇埋伏,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恐慌(宋师不测其多寡,有惧色)。

  但是谁能相信呢?对面的人数最少要比他们想象的少一倍!因为耶律斜轸命令每一个契丹兵手里举着两支火把(人持两炬)……他要这个效果,他等的就是黑夜!

  先声夺人,宋军还没从震惊中恢复,他们正前方正在逃跑的耶律沙又突然回兵,向他们倒卷回来。战局瞬间恶化,怎么办?厮杀了一天的宋军己经绝对没法支撑,赵光义当机立断,命令回幽州城下传令,调围城部队来救急助战!

  唯此一招了……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?!赵光义在当年漆黑的幽州夜色下,夹裹在自己的军队里向幽州城退却,很快,他就盼来了自己的援军,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,这是他当天犯的最大的错误!

  宋军全营皆起,向西北方向迎击来袭的契丹联军,但在他们的身后,幽州城门却突然间打开了,能想像吗?被死死围困了半个月,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幽州守军,居然敢冲出来向宋军进攻!

  前、后、左、右,四面都是敌人,就连幽州城里都喊声震天,全城的百姓都在为契丹人助战……战争,第一次向赵光义露出了它狰狞恐怖的本来面目,他身边的几十万部下都在恐慌迷乱中。回望历史,大兵团作战的崩溃阶段是什么样的?

  淝水之战、官渡之战,赤壁之战,那都还只是正面冲突,单面受敌,可现在在幽州城下,客境作战的宋军是四面受敌,再无救兵!

  但就是这样,经过赵匡胤17年不断精选磨练的宋朝精兵仍然真正显示出了他们的强悍本色,从公元979年7月6日的黄昏时起突遇埋伏,到第二天的太阳终于升了起来,整整一夜,他们队伍不乱,建制不散,一直紧紧地守护在皇帝的周围,他们仅仅是处于劣势,但绝对还没有败!

  直到公元979年7月7日的太阳终于照亮了战场,大宋皇帝的黄罗伞盖被契丹人清晰地看到……

  耶律休哥疯了,他在太阳刚刚照亮战场时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,他不顾一切地率军冲向了大宋皇帝的所在——黄罗伞盖。

  他把所有人都惊呆了,包括契丹人。此人千里赴援,日夜兼程,到之即战,本来己经是强弩之末了,再经过彻夜拼杀,这时再冲向宋军兵力最集中的地方,他不是找死吗?!

  但耶律休哥本人深知,这是契丹人胜利的唯一一个机会了,再不成功,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失败和死亡。想想看,此前的挑战、诈败、火把、反击,甚至幽州城里的韩德让还给了他们惊喜,敢出城助战,能做的他们都做了,但是几十万的宋军建制完整,阵形不散,始终都拿不下来,一但天亮后让他们看出契丹人的虚实,胜负必将逆转!

  不胜利毋宁死,不可一世的名将诞生了,敢直面死亡的人才配接受胜利。耶律休哥像当年巴公原上的柴荣那样冲向了敌人的心脏,给自己的民族带来了希望,同时也给宋朝人带来了决战获胜的可能——只要能杀了这时拼死一击的耶律休哥,胜利就是宋朝的!

  万箭齐发,人马踩踏,历史证明耶律休哥当时真的命悬一线,他殊死冲锋,筋疲力尽的宋军向他疯狂攻击,他身上连中三处重伤,但是奇迹一样,他真的劈开万人供卫的宋军中军大营,冲到了那顶显赫无比的黄罗伞盖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u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u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