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9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489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89章

  完颜宗望后撤,从开封城边退回到牟驼冈,增垒自卫。

  完颜宗望被骗了,他不必害怕的,因为种师道实在没几个人,全部加一起,才接近一万多西军。可他为什么上当了呢,是因为金国人没上过军事教育课。

  根本不懂兵法。

  不说是你能打,打赢了就是战神。很多道理,很多诡计,很多的变化是岁月的积累,是一个民族打了几千年的仗,赢过无数场,输了无数次,才能积累得起来的。

  比如这时,种师道大张旗鼓,主动挑战,其实正是因为没有实力。他在上一次的幽燕之战代人受过,成了童贯等人的替罪羊,被削去官职,勒食退役,心灰意冷之余,他回到了祖先隐居的终南山豹谷林,准备耕田自娱,老死在乡里。

  但是国难突然临头,徽宗号召天下军马勤王,当此时种师道义无反顾出山,以70多岁的高龄率军赶赴开封京城。可是兵太少了,还是在仓促间凑起来的,说实话这根本代表不了西军的真正实力。

  西军之强,就算在两次幽燕大败之后,再经历靖康勤王的折磨,也在2年之后和金军正面对决,才进入她的黄昏。而就算那样,在她的灰烬里仍然升腾出了有宋一代最强的一批将星!

 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,大多数幕僚都胆怯了,建议种师道悄悄前进,悄悄地进入京城,只参与防守就可以了。要是以现有实力和金军正面决战,胜少败多不说,一但失败了,会对开封守城军队的士气以挫折打击,那样大势危矣。

  种师道摇头,说你们不懂兵法。“兵危使诈,事急用奇。”现在我军兵少,如果迟疑不进,会被金军知道了底细。我们只管大张旗鼓前进,反其道而行之,金军客境作战,必定会患得患失。开封坐守危城,援军只要有一骑抵达,军心士气也会大振,那才是当务之急。

  一切都被他料中了,完颜宗望第一时撤退。说到底这才是女真人在军事上的底蕴,总结他们的崛起之路,在反抗之前,深山老林里的争斗有什么兵法智慧?会打个埋伏都是传奇;建国其间的各大战役,与其说是完颜阿骨打如何神奇,不如说耶律延禧、萧嗣先更神奇!

  有那种敌人,想不胜利都有难度。

  种师道进城,是李纲的福星,也同时是李纲的灾星。说福星,援军到达,李纲守城的底气立即足了,这是硬道理,比他在金殿上说什么都有用。

  更何况种师道在金殿上还替他出了一口恶气。

  种师道上殿的时候,宋朝的全体宰执们心里都有点发怵。不为别的,军队方面的人,尤其是西军,有时都是一头头野驴,只要性子上来,谁的面子也不给,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。别说是他们,就连鼎盛时期的天下兵马大元帅、武装太监童贯也一样吃鳖。

  那是崇宁年间,童贯去视察边防,走到秦州的时候遇上了知州钱昂。那天钱昂起了个大早,一直等到快中午了,童贯才施施然飘过。

  钱昂火了,问他搞什么,这么晚才到。按说他问这话很失礼,上级的时间安排要你这小干部多嘴?老实站着才是本份。但是童贯很给面子,爱护自己的西军嫡系,破例解释了一下,说骑的骡子太小了,走得慢。

  不料钱昂接着问,大尉你骑的是公骡还是母骡呢?

  答,公骡。

  钱昂——公骡不好骑,阉了这东西!

  这时种师道上殿,钦宗先是慰问了一下,紧接着问以军事角度来看,是应该战呢,还是应该和?种师道回答,臣以为不应该和。京城方圆达80里,金军只有6万,这怎么能围得住?况且城里有可支用数年的粮草,百万居民,金军怎能攻破?只要拒守以待勤王之师,至多半个月以后,敌兵自然困窘,那时是战是和都出自我心。哪怕是和,也绝不到割地的地步。

  赵桓听了犹豫,李邦彦李大首相却愤怒了,他搜刮全城,把皇帝的家当都卖了,才凑足了钱去搞和谈,现在钱都交过去了种老头又出幺蛾子,实在是孰不可忍。他跳出来说,和谈已定,敢言战者斩!

  好威风,事后证明纯粹是主动找抽。

  种师道问他,我在西北不知道京城如此高厚,守备有余,你咋随便就求和了呢?

  李邦彦:国家无兵,迫不得已。

  种师道:京城有百万居民,不能野战,守城总可以吧。

  李邦彦:……我不懂军事。

  不懂还出来混,种师道笑了,说你不懂军事,总认得字吧,古代战守之事你一点都不知道吗?

  李邦彦郁闷,没话。

  种师道继续挑刺:听说城外的居民都被抢了,为啥不坚壁清野呢,这等于是变象的资敌。

  李邦彦:……仓促之间,没来得及。

  种师道笑:好慌,好慌。

  旁边的大臣,殿外的侍卫都跟着笑。到这步,李邦彦终于清醒了点,选择靠边站,给好人让地方。

  上面的这一幕让李纲很兴奋,老种相公威武,让李邦彦这个唱杂曲的泼皮丢丢脸,实是太好了,这是让全体投降派都败败火,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。

  但是副作用出现了,也许是老种相公的表现太好,让赵桓感觉惊艳,他临时做了个决定。给予种师道独立军权,与李纲分庭抗礼,二人平起平坐。

  这是东京保卫战的最大转折点。一事而二统,是最要不得的事,不久之后就会证明,失败倒霉全从这个事儿上来。

  那么为什么出这个乱子呢,是上天厌宋,突然间让赵桓的脑子秀斗了吗?也不是,深究根底,这是赵桓的本性在作祟。宋钦宗一生的走向、结局,都从他的这一点本性上来。

  ——耍小聪明。

  他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时刻都有危机感,总是在寻找安全感。比如这时,军权都交给李纲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,说得难听些,他之所以选择抵抗,都是被李纲硬生生地拦在城里,等于逼上梁山。这让他怎么能放心呢?在他心里,外有金兵,内有权臣,真是如坐针毡。关键时刻,天上掉下个种哥哥,天赐良机啊,正好把李纲的危机解除了。

  分李纲兵权。

  更何况种师道是专业、资深的军事人才,从哪点上说,都比李纲更适合对敌。那么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让李纲下台,把军权都交给种师道呢?

  ……那样赵桓仍然会没安全感!

  一天之后,赵桓的安全感再一次增加了,又有援军到位,这次来的也是声名显赫的西军,是和种家军齐名的姚家军,由姚平仲率领。姚家到了,连种家也不能一家独大。

  军方三权鼎立,无论是赵桓还是李邦彦,这帮人都松了口气,决定抓紧时间办正经事。

  尽一切可能把开封城里的好东西送给金军。

  这几天里开封城有个奇异的景象,宋朝的勤王部队源源开到,从一万两万到十多万,还在不断地增加。城里住不下,城外列寨的都很多。

  与此同时,开封城的大门总是大开着,源源不断的人流进进出出,带着数不尽的金银绢帛走向了……金营。这些好东西不说拿给勤王的将士,反而送给敌人。

  除了钱之外,还有吃的。名果、珍膳,甚至御膳也在行列之中,每天道路上冠盖络绎相望,尽是搬运美味珍肴的人。有吃的还得有玩的,宋朝迅速调出御府珠玉、古玩、宝带、鞍勒等东西送去,没想到不对金军的胃口,他们提出要妓乐、珍禽、驯象之类的活物。

  给。

  要什么给什么,宋朝派了专人在自己的都城里继续搜括民财,这位专人的敬业程度非常高,搜括勒索得很有成绩,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——中书侍郎王孝迪。王中书文彩很高,办任何缺德的事都不忘自己的老本行,文章告示写得有创意。

  他说,乡亲们,把钱都交出来吧,要不然金军杀进城里来,“男子杀尽,妇女虏尽,宫室焚尽,金银取尽。”四尽,比700多年以后的“三光”还彻底。为此,开封城里的百姓把他和前面的六如给事并列,加封为“四尽中书”。

  这样的迎奉,换来的是金军更加恶劣卑鄙的丑行。这帮长白山里的野人突然暴富,不知所以,居然在开封城边把宋朝皇室的后妃、皇子、公主的坟掘开,以此取乐。这在中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,哪怕日土匪杀人都不祸及祖先,金国以一国之尊居然做出这样的恶行!

  他们是习惯了,这七八年里金国在灭亡辽国的战争里节节胜利,夺得土地民众之余,他们把手伸向了辽国历代先人的坟墓。

  辽墓以陪葬丰厚著称,每一座辽墓都是一座金矿,金军散开大队人马,尽一切手段去挖坟掘墓。哪怕辽墓都埋在深山老林里,也没能逃出毒手。其细致程度,让20世纪时的考古专家都破口大骂,辽墓都被金人毁了,打开一座空一座,想写篇论文都没办法。

  宋钦宗赵桓也怒了,祸及祖先,忍无可忍!他派人把李纲、种师道都找来,商量下怎么痛打金国人一顿。

  正中李纲下怀,这些天他仔细观察,缜密思考,一整套的方案已经成熟。这时赵桓愤怒,正是实施的好机会。

  李纲说,金人一惯大张声势,其实外强中干。城下的敌兵不过6万人,里边过半都是契丹、渤海等族的杂兵,本是金人的死敌,真正女真族精兵最多只有3万。我方勤王部队已经集结到了20多万,数倍于敌,足以力战。

  但是不打。

  我们要把兵力散开,抄敌后路,截断黄河一线,掐掉金军的粮道。继而加强开封周边城邑的力量,对牟驼冈形成包围,坚壁清野,作持久计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u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u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